close

◎何悉

2008年6月23日星期一

把行李放在民宿後,我們便出發前往會議所舉辦的烏特勒支大學(Universiteit Utrecht)。不過因為出國前沒在台灣查好資料,到了阿姆斯特丹也沒網路可用,所以我們並不知道怎麼去學校。於是我們出門前特地向房東夫婦詢問,結果他們建議我們可以搭公車去。雖然他們告訴我們比較近的站牌,但我們因為路還不熟所以還是循原路先回火車站,公車的總站就在那裡。

我們搭上了12號公車,但事實上11號或12s號都可以到達。不過,糟糕的是我們並不曉得在哪一站下車。車上非常擁擠,我們只能站著看著窗外。我原本是想就這樣一直搭下去,看看有沒有寫著烏特勒支大學的地方,或是看起來像學校的建築物。不過搭了十幾分鐘了,還是不知道到了沒有,還是說其實己經過了我們也不得而知。最後小溫還是去問了旁邊的乘客,而那個人也好心地跟我們說到了學校會再通知我們。

多虧了數次與當地人問路的機會,我們終於確定這個城市的名字Utrecht的念法。這個連Dr. Eye字典也沒有列出音標的字,其實發音跟烏特勒支一點關係也沒有。寫成音標的形式的話,是讀成['jutrεkt],如果硬要翻成中文,大概是優崔克特吧。真不曉得當初翻成烏特勒支的人是在想什麼。不過烏特勒支是慣譯,所以我們還是使用這個名稱吧。

結果我們在Heidelberglaan站下車,四周盡是非常有特色的建築物。有的建築物很高,但卻又沒有壓迫感。事實上,這塊校區之外,是一大片的綠地,顯然我們已經來到烏特勒支的郊區了。最先引起我們注意的,是一棟兩層樓高的建築,入口處的牆上寫著大大的Universiteit Utrecht。看到了大學的名字,我們頓時安心了不少。雖然不知道會議辦在哪個大樓裡,但至少我們下對站牌了。


圖:Bestuursgebouw大樓

我們在一樓的走廊上看見會議的指標,但只有指示出兩間教室而已。這表示這棟大樓並不是主要的會場,真正的會場應該在附近的建築物裡。看見大廳裡的整齊桌椅和牆上眾多的插座,我們興起了打開電腦的念頭,也許會收得到會場的網路也不一定。但尋找會場並非這時的目的,兩個三、四天沒用網路的重度成癮患者,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用網路來撫慰萎靡的心靈啊!

果然,我們的預感成真了,的確可以搜尋到會議所提供的無線網路,而且還不用密碼,實在是可喜可賀。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坐在大廳裡貪婪地使用網路,不想離開,也不想去找會場。就像是有毒癮的人突然拿到了藥一樣,別的事都不再重要了。

在我收完信後,我連上會議的網站去查看會議舉辦的地點Educatorium。雖然知道了那棟樓的名稱和照片,卻仍然不曉得位於何處。於是我直接拿著筆電給警衛室裡的職員看,他說就在這棟樓的右後方。不過恐怕沒辦法從這棟樓過去,得出了門以後向右轉,就在一棟很高的大樓後面。


圖:施工中的彩色大樓

我們首先見到的大樓,是一棟高聳的彩色建築。這棟大樓目前正在施工中,也還沒出現在學校地圖上,所以不清楚它的用途。不過作為一個大學的教學大樓,它的色彩實在很繽紛,在台灣大概見不到這種大膽的用色。我們一般對學校的印象似乎只能有中規中矩的樣子,連空間也不例外。看到烏特勒支大學對建築設計的開放態度,令人不禁反思起台灣教育空間設計的落後了。


圖:The Basket餐廳(後方是Willem C. van Unnikgebouw大樓)

另一棟高樓就在旁邊,頂樓還立著烏特勒支大學的招牌,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,煞是好看。這棟大樓似乎是以人名來命名的,叫做Willem C. van Unnikgebouw,裡有許多學院和科系,例如社會科學學院、地理科學學院和生物學系。特別的是門外有間只有一層樓高的餐廳The Basket,這間餐廳的屋頂則是一座籃球場,四周用白色鐵網圍起,十分有都市叢林的運動風格。


圖:Universiteitsbibliotheek(圖書館)

在Willem C. van Unnikgebouw大樓的對面,是一座看起來蠻龐大的黑色建築。牆壁看似使用黑色岩石鋪成,但某些地方實際上卻是墨色的玻璃,站在牆邊勉強可以看到大廳,卻看不清裡頭的裝潢。後來得知這其實是該校的圖書館,而且裡頭十分舒適。從一個靠近墨色玻璃牆的座位可以看得出來,一個人的讀書座位就是一整張大書桌,給筆電用的插座等設備也有提供。在這裡念書或是寫論文,應該是一件很舒服的事。

我們在大樓間的馬路與小巷子內穿梭著,卻完全找不到會議舉辦的地點Educatorium(教育館)。最後,我們終於在Willem C. van Unnikgebouw大樓的後方看到了,它完全被這棟樓擋住,如果不是走到底,是不容易發現的。事實上,也可以直接從Willem C. van Unnikgebouw內部穿越過去,因為這兩棟樓其實是連在一起的。


圖:Educatorium(教育館)與Willem C. van Unnikgebouw大樓

教育館的造形十分特別,比起前述的那幾棟大樓有過之而無不及。外觀上圓弧的設計已在向我們宣告它的不同之處,內部則是運用大型的斜坡來連接不同的樓層,剖面圖看起來就像折疊起來的紙張。比一樓低個半層的地下室,是一間大型的餐廳,雖然我們並沒有在此用過餐,但廣闊的空間肯定讓人用餐心情愉快。


圖:會議報到處(1F,Educatorium

一樓的部分是一個開放空間,此會議的報到處即設置在此。在第一天大批參加會議的人報到完後,他們也很聰明地在這裡設置了販賣處,販售一些烏特勒支大學的相關商品,像是T恤、POLO衫、風景明信片等等。


圖:會議交誼廳(2F,Educatorium

取代一、二樓間樓梯的是一個寬大的斜坡,走上斜坡後,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頗大的開放空間。這裡設置了許多的高腳桌,讓與會者可以在休息時間靠著它吃點心、喝杯飲料,或是坐在沙發上休息一下也不賴。會議也提供了無限供應的咖啡、茶、果汁和牛奶,十分貼心。有幾天的午餐時間,會議有提供免費的自助餐,同樣也是在此用餐。這個空間同時也供作學術海報展覽用,讓學者們可以一邊喝著咖啡,一邊談研究。除了會議廳以外,這裡是最重要的交流中心。


圖:學生交誼廳(2F,Willem C. van Unnikgebouw

這個開放空間也可以走到隔壁大樓。有一次,我們為了尋找座位而來到一個學生的交誼廳,發現他們室內空間也作了許多設計。除了色彩鮮豔之外,每個紅色立方體就是可坐可躺的休息區。上頭的灰色靠墊是可以移動的,學生們可調整到最舒服的角度,在這裡盡情地聊天。


圖:Megaron會議廳(2-3F,Educatorium

教育館的另一個特色是裡頭的六間會議室都是以希臘字母來命名的:α、β、γ、θ、μ、π。其中θ和μ是最大會議室,占據了教育館的二、三樓,是兩間階梯教室。雖然α、β、γ等會議室的名稱即是其原本希臘字母的讀法,但θ會議室卻不叫Theta,而叫Theatron會議室,聽起來像是電影院的感覺;而這次會議所使用的μ會議室,也不叫Mu,而是稱為Megaron會議室,大概是用其「百萬」(Mega-)之意來形容這間教室的容量吧。


圖:後方走廊(3F,Educatorium

走上三樓可以來到Megaron和Theatron的後方,這裡刻意設計成圓弧狀,讓外觀看起來另具特色。這裡可以通往這兩間會議室的後門,平常不會有學者聚集在此,是個可以悠閒休息的地方。有幾次等待開門的時候,我們就坐在這裡的圓弧狀地板上。


圖:Megaron後方控制室(3F,Educatorium

通常大型會議室後方都會有個控制室,用來控制整間的電燈和視聽設備,而這間Megaron也不例外。不過,有趣的是這間的控制室設計成蛋的形狀,門打開後會變成樓梯,讓工作人員進去,看起來超像大空艙的。

【會場:烏特勒支大學】Google地圖

檢視較大的地圖

【烏特勒支大學】參考資料
‧烏特勒支大學《地圖

【烏特勒支大學教育館】延伸閱讀
‧建築博覽《烏特勒支大學教育館
‧Rem Koolhaas 仿效式設計案例分析《Educatorium in Utrecht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rcyx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